工业软件如何界定

2023-09-14 14:01:00
林文风
转贴
391

工业软件 的现状

工业软件,是令人迷惑的一种产品。它既不像一般工业品,有着巨大的产值、有形的形态和清晰可见的投资回报率;也不像常规的软件,熟悉计算机语言和业务逻辑就可以编程运行。工业软件之于软件而言,就像老虎属于猫科,但此虎非彼猫。

当前工业软件,正处于一种让国民焦灼的状态。但工业软件的边界并不容易说清楚。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20年,中国软件产品实现收入22758亿元,占信息服务行业比重为27.9%。其中,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收入1 974亿元。如果说只要用在工业领域的软件就算工业软件,那么它的范畴就比较大。实际上,工业软件的定义过于宽泛,容易导致无法把有限资源,很好地聚焦在当下最需要攻坚的地方。

工业软件分类

按照美国埃士信咨询公司(IHS)的软件分类,大类别有18种。其中与中国的工业软件最接近的,是“工程和科学软件”,用来支持工业和项目活动的工程和科学过程。按照IHS数据库统计,大概有5 000多家工业软件供应商,提供了近2万多种不同的工业软件。实际上,大量的工业软件尚未在收录之中,因此实际数量要远大于此。

国内经常有信息技术企业排行榜,Top10公司中往往有制造业的华为、海尔、中兴、浪潮和海信。这类制造业企业的软件,基本都是嵌式软件。没有这些软件,硬件就无法工作。但这些软件,其实跟日常所担忧的卡脖子软件关系并不大,也不是本书关心的范畴。能够独立服务制造业的研制类工业软件,才是中国最需要突破的地方。

笔者习惯于将工业软件分为工业物理学软件和工业管理学软件。后者诸如企业资源管理(ERP)软件、供应链管理(SCM)软件之类,其实并不是工业软件攻坚的重点。前者以研发工具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电子自动化设计(EDA)软件或者流程模拟软件等为主,这些才是真正的硬骨头。只将工业软件的定义聚焦到真正的工业内核上,工业软件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工业物理学软件,可以按照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分解,大致可以分为厂房设计、产品研发设计(包括实验室)、制造过程和产品服务等四大过程。

工厂设计软件

在民用建筑领域,建筑信息模型(BIM)也被广泛使用。

它可以说是CAD软件在机械领域的发展从巅峰步入平缓后的新一轮崛起。在1988年以“参数化建模”而彻底改变机械CAD件的美国参数技术公司(PTC)。尽管一鸣惊人的美国参数技术公司未能在建筑领域建树权威,但从该公司出走的高管人员,以同样的思路创造了新锐的Revit软件,而且非常前卫地采用了订阅制,这一次类似结构件的解决方式,基于BIM的建筑CAD软件开始出现。挥舞“结构件”大旗的Revit软件,一改机械CAD软件里面的点线面结构,实现了参数化设计,在建筑行业异军突起。这种方法超越了时代的脚步整整二十年,订阅制目前已成为许多CAD软件的主流。当然,抵制也是存在的。即使在2020年,Revit软件仍受到了欧洲建筑界用户前所未有的严厉批评和抵制。

工厂的设计,离不开软件。

厂房建设以及设备安置与民用建筑有所类似,但仍有很多不同之处,需要使用独特的软件来完成。有一类是专门面向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AEC)的三维设计软件,包含了建筑、结构、水暖电等;还有一类软件是面向专业的领域,如石油化工、电力和海事(PPM)等。面向AEC领域的软件,一般用来设计民用建筑、基础设施,以及工厂的建筑和结构;而面向PPM的软件则需要考虑大面积的管道、反应容器等。

每个软件都会有自己的独特定位。

芬兰的Tekla是一家从事专业钢结构软件研发的公司,对各种钢结构的设计与制造有着丰富的经验。这种基于钢结构深层次的研发能力而形成特色,也使得它可以在BIM市场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达索系统的BIM普通BIM的颗粒度不会太精细,而达索系统基于Catia内核所开发的BIM软件,将颗粒度进一步细化,进入了可以制造的层面,在特别复杂的建筑中可占据一席之地,如助力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成为一个人居体验的艺术品。大兴机场的顶部大双曲玻璃有8 000多块,每一张都是独一无二的。达索系统的BIM软件能贯穿到底,从前端设计到后面的生产施工可以自动切换,驱动弯管机或切割机直接加工出料件。

在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AEC)之外,工厂的设计,尤其是石油化工、电力和海事(PPM)等领域的基础设施设计,属于非常专业的范畴。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行业的供电、通风、土建以及给排水等设计,在石化、电力和海事等领域却只是一个开始

当前,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业都正在尝试推进工厂资产管理,设备数字孪生的建立是首当其冲的任务。它往往需要以工艺特性为基础,建立高保真的物理模型。在这背后,正是依靠数字化交付作为一个全生命周期的支撑。

工业软件,总是隐藏得很深。宏伟的厂房,令人仰视。背后的工业软件,经常被一笔带过,甚至无人知晓,但它却是人类知识最好的传承。造物者的本意,由软件实现了精准复制。

产品研发设计

MBSE是支撑复杂工业品开发的一种方法论和系统观。MBSE向来都是工业软件战场上最拥挤、最热闹的兵家必争之地。它是以建模语言、方法论和工具作为MBSE的三大支柱。其中工具,正是体现在工业软件上。如果把MBSE的经典“V形”看成是一个有深度的物理峡谷,那么从左到右,处处都是工业软件驻扎的大本营。从这个意义而言,这个V形,代表了工业正向设计的思维。与其说它是一种方法论,用于指导开发设计,不如说它代表了一种高级的工业文明。让我们从这个V形山谷的左端出发。

产品源自个人的创意。越是颠覆性产品,越是难以从传统的经验中去寻找。对于复杂的产品,则需要有好的概念处理方式。但它不能只是用Word记录的纯文本,它需要有一定的结构,尤其要解决多人协同的问题,如需求的链接、跟踪,协同开发,视图等。这就需要一套需求管理软件。在这个方面IBM公司的Doors软件占据了统治性市场地位,其他软件有Cradle、宝兰公司Carliber等,还包括JamaGoda等偏项目管理级的软件也可以使用。国内软件则有索为公司的Sysware.ORM、安世亚太公司的Sys.RE等。

系统架构进行整体描述系统建模简化了细节,只从鹰眼式俯瞰功能划分、结构分解、行为规范等。这种无关乎软件实现细节的视角,让顶层架构师可以放松束缚,专注于最重要的功能和逻辑。对于一个模型驱动的产品开发——这通常被认为是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前端,基于模型的系统建模至关重要。美国的F22F35联合战斗机都采用了Rhapsody作为系统建模工具。随着机电软体化的泛在,在通信、医疗、汽车和消费电子等领域,系统建模都成为全知之眼。Rhapsody最早源自美国I-Logix公司。I-Logix公司为美国军方的装备发展提供系统建模软件,尤其擅长嵌入式软件。2006年,I-Logix公司被更偏重于电信领域的瑞典同行Telelogic公司并购,这种融合使得Rhapsody拥有了广泛的产品线应用。2008IBM公司收购了瑞典Telelogic公司,但受到欧盟长达一年多时间的审核。美国军方背景的Rhapsody软件,去欧洲转了一趟,两年后回归美国。NoMagic公司则同样从美国走进欧洲,2018年被达索系统收购,其核心产品MagicDraw可以用于系统建模领域和业务架构的开发。

走完需求和体系这两级台阶,就来到了一维(1D)建模的世界,也就是系统级仿真。在工程师们最擅长的学科,软件登场了。机械、液压、电气等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建模仿真工具。在这个台阶上,更多需要解决的是时间响应的动态特性,而不是具体的物理空间尺寸。因此这个时候的仿真,并不需要高保真度。

在系统工程的世界里,有各种开放标准和语言,例如产品模型数据交互规范(STEP)Modelica建模语言、功能模型接口(FMI)、需求交换格式(ReqIF)或生命周期协作开放服务(OSLC)等。与AMESim相竞争的德国ITI工程公司的SimulationX软件,在2013年被法国大型专业仿真技术公司ESI购。当时ITI只有区区540万欧元的收入。这也反映了工业软件的特点,大部分公司的收入都并不高。如果单纯从GDP的角度来看,这貌似是不值得扶持的行业。花费力气大、周期长、投入大,结果却没有多大体量。它们最后往往成为大公司的猎物。当捕猎者吞并了越来越多的小公司之后,会发展成为平台型公司,这也让小公司反击的余地越来越小。

十年之后,国际上大的软件巨头都认识到这种软件的重要性,国内在这个领域则创造了苏州同元MWorks等。工业软件的胜出,已经超越了靠单兵作战的时代,目前很多都是依靠伙伴前行,成为一场生态系统之间的征战。围绕达索系统收购的Dymola软件就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里面生存着很多专门开发模型库的公司,如TLKDLRClaytex等。其中瑞典的Modelon是佼佼者,在Modelica模型库方面颇有造诣。

上面的模拟,可以简单地认为是没有尺寸、只有时间的逻辑世界。沿着V形山谷左侧继续往下走,就进入了真实对应物理世界的数字世界。例如,一辆汽车的轮胎、发动机,具有了尺寸、材料和形态特征。用CAD软件进行三维或者二维的空间尺寸描述,再用CAE软件进行模拟仿真。这里有大量的CAD软件参与。如广州中望、苏州浩辰等开发了机械类CAD国产软件。美国的Cadence则开发有EDA软件。国内的华大九天、概伦电子、上海芯和半导体等,也开发出了EDA软件。在CAE专业仿真领域,有AVEVA的电气仿真IGE+XAO,流体力学仿真有Fluent、大连英特等的产品。在云端CAE仿真领域,则有北京云道智造、适创科技等这样倡导普惠仿真的推动者。这类软件更加分散,各自分工也不一样。

为了爬上V形山谷的右坡,需要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验证与确认(V&V),一个是硬件在环。

硬件在环,则是V形山谷右坡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简单地说,就是把硬件模拟器正式加入测试环境,软硬一体的实时机开始出现。例如,汽车领域的dSpace,就是在MATLAB的基础上增加硬件,进行实时仿真。实时计算仿真系统RT-LAB,则在电力领域长期独占鳌头。至于更广泛的控制和仪器仪表测试,则主要有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Labview等。实时仿真往往与仿真软件高度绑定。例如,Concurrent公司的实时计算系统iHawk、瑞士Speedgoat等都跟MATLAB密切相关,而Speedgoat正是MATLAB所在公司的前员工于2007年初成立的。这再次强化了一种印象,工业软件的发展没有不结伴前行的。单独一个MATLAB或许不足为惧,但它早已跟其他各种软件、硬件连接成错综复杂的综合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是企业在更换工业软件时面对的最难问题,也是成熟软件在技术之外的更高级壁垒。

从这个角度看,以模型驱动的建模仿真与代码生成的软件系统,与硬件厂商形成类似当年英特尔-微软联盟(Wintel)一样的关系,交叉锁定,掌控了复杂系统产品的高端开发技术体系和手段。以汽车电控领域为例,全球著名的奥地利汽车发动机设计咨询公司李斯特(AVL),不仅提供发动机台架,也提供开发测试的CAE软件。其汽车系统设计分析软件,再加上德国实时计算设备dSpace,一软一硬,几乎全面垄断了中国汽车电控正向设计研发技术体系。

从硬件在环而再往上一步,就是人在回路,也就是主观性能的测试,以及人体行为分析。就跟酿酒厂有品酒师一样,每个汽车厂都有很多试车员,他们要对诸如脚踩下去没有劲是怎么回事等问题进行回答。在当前开始走红的汽车模拟器中,可以回答上面这个问题。简单一点的虚拟驾驶器,可以模拟连人在内的物理样机动作。例如,三维实景的路谱由华为公司提供,硬件釆模器是Concurrent公司的,而软件则是达索系统的Simpack等。更加细腻逼真的评估,则需要在一个大型的座舱里,汽车试驾员可以进行各种操控,如急踩油门、提高音响、猛打方向盘等,进行实时仿真。它往往需要提供轮胎模型、路面模型等,然后进行模拟。例如德国VI-grade就提供这类产品。一台小的模拟器需要上百万元,可以放在办公室里,一台多功能的模拟器则达到上亿元,需要专门的大厂房。德国宝马汽车公司专门有一座大楼,用于放置各种汽车模拟器。最常见的行为仿真,就是加入了硬件及驾驶者的行为。

制造过程

对待全球化之下的制造,需要具备全局构思和全球视角。无论是设计创新,还是国际化布局,抑或工厂现场力驱动,都离不开工业软件。

全球视角的大物流规划。

这涉及一类销售与运营计划(S&OP)软件,行业内也称之为“大物流计划”。它超越了一个工厂的范畴,是根据全球的制造能力分布考虑海、陆、空的实际运力和成本,再设计物品的移动轨迹,最后决定不同工厂的排产顺序。

针对全球视角下的物流规划,美国FlexSim公司开发了FlexSim软件,可以完成全球模型的模拟,帮助关键决策的制定。此外,达索系统的Quintiq、西门子的Plant Simulation也是这类物流建模的软件。大型工业软件商在这些领域将市场切分得非常精细,在全局视角的物流规划系统之下,进一步通过不同的软件来加强现场管理能力。例如,达索系统在2013年以2亿美元收购的Apriso和在2014年以2亿欧元收购的Quntiq,都是用于供应链优化和高级计划排产,而在2016年收购Ortem,则进一步巩固优化了生产运营的管理。

机器摆放

工厂里的机器摆放,是一门大学问。它需要从工厂的全局,来思考业务逻辑、物流及生产工艺。借助厂房布局或者生产规划软件,可以对各级工序的材料流进行建模,从而实现厂房级的优化。
这需要对工厂进行大工艺设计,包括机器生产线的布置、大门的设置、物流的进出通道、线边库的布局等。当然,也包括对人进出的设计。机器、穿梭补料的运输设备等布局,与整个生产线的工艺路线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同样一台注塑机器,放在不同的厂房,进入不同的车间,机器的布局方式就可能会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规划师需要对各种工艺、装配规划等进行模拟仿真验证,即模拟整个生产制造过程,在投入生产前验证结果,并生成清单报表和指令等。

仿真软件

工艺仿真

这种生产线的工艺仿真,显然需要对机器本身有着更多的认知和数据来源。20世纪末,以色列的Technomatix、美国的Deneb Robotics等专业的生产线工艺仿真软件公司进入了市场。汽车行业对它们厚爱有加,纷纷采用,大幅促进了这类数字化生产线工艺仿真软件的发展。由于现场机器的数据需要设计参数,机械CAD软件厂商很快意识到这是一块不可丢失的阵地,于是纷纷进入这个领域,前面提到的两个厂家也分别被收购。CAD软件厂商借此越过了原先的机械设计软件边界,开始在生产车间和厂房之间逡巡。

人员流动仿真

更有意思的是对人员流动的仿真,例如AnyLogic仿真软件。这个面向行人仿真的软件值得关注,因为终于在工业领域看到了一种来自俄罗斯的软件。它可以实现系统动力学、离散事件、智能体的建模仿真,广泛用于机场、博物馆、地铁等人流密集的地方。面向人的仿真需要深刻了解人的行为模型。人的行走会受到自激励机制的影响,比如总想超越前面的人等。这听上去很简单,实际上工厂现场的事情会复杂得多。

物流仿真

一家企业的物流设计,往往是邀请专业的物流咨询公司来进行。各种物料流动的设计核心,其实是对离散事件的仿真,最常用的软件是Automod,以及FlexsimProModel[13]Flexsim使用方便,在大型仓储物流方面得到了广泛使用,如京东商城的立体库房,在一些相对简单的工厂中也有不少应用。大型的装备制造业企业也表现出了对这类软件的偏爱。物流仿真软件Automod,其实是美国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应用材料公司旗下的。早在2006年,应用材料公司就以1.25亿美元从一家自动化公司手中购买了此物流仿真软件所属的公司,以加速对半导体行业柔性生产力的支撑,避免昂贵和高度定制化的生产线方案。设备制造商旗下拥有商业软件并不奇怪,日本三井造船厂自己开发了一款类似的物流仿真软件。[14]这也折射出日本软件的一个发展特色:在垂直领域,总是会有令人意外的专业软件。

实施场景仿真

现场机器调试,可以快一些。如何让现场的调试时间变得更短?最理想的方法是,一条生产线、一台机器,就像是一个USB插盘一样,插入即可使用。这种理想的插拔式工厂,成为生产线模拟仿真的最高境界。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在前面布局生产线的时候,加入各种设备的具体参数,对实时场景进行仿真模拟。它把控制系统PLC,或者一个线缆的铭牌参数,都做成边界条件,输入仿真系统。一言蔽之,生产线就像产品一样,被精密地设计。这是传统自动化厂商所陌生的环境。而作为机器的控制系统与连接者,以及物料的驱动者,自动化厂商被期望再往前走一步。在数字化时代,则加剧了这种倾向。

制造现场的运营、质量和自动化控制

MES

让我们从最常见的制造执行系统(MES)开始。它是以机器为中心,向上到企业资源计划(ERP)、向下到人机界面的一个管理平台,是传统制造的核心中枢。它解决了物流计划与执行系统之间的关联。

1997年制造执行系统协会(MESA)提出的11个功能,是过去二十多年MES发展的基石。最近几年,大量普及的物联网和传感器、无处不在的数据采集和边缘计算,使得MES的经典框架遭遇到撼动。

在过去的发展中,既然MES处在一个中枢位置,自然就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加入。其中,有些来自ERP厂商的由上向下发展,如SAP公司的SAP ME、用友的JMES;有些来自自动化供应商,例如通用电气、西门子、罗克韦尔、浙大中控等公司;有些从下位机发展而来,如Wonderware、亚控等公司;还有就是专注于MES系统的,例如德国的MPDV和北京兰光等。在当今的物联网时代,大量从事数据采集和从事物联网的公司也跟着数据的洪流挤进市场。

MES是工厂制造系统的一块重要基石。例如,西门子作为自动化巨头,其软件部门基本全是依靠收购而建立。从2001年至2016年,西门子在15年间一共花费110亿美元,收购各种软件企业大约20家,其中MES相关企业就有8家。彼时,正是西门子“2020愿景”发布的时候,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被分为三类阶梯。可以说,依靠这段时间的并购,西门子公司基本完成了在MES上的布局。

然而,这类软件最大的特点是散、专、小。由于它与行业特性绑定得非常紧密,而行业的工艺流程多变,因此这类软件中很少能够出现通吃的寡头垄断局面,而是在垂直领域各有千秋。酿酒、制药、水泥等都会有行业各自青睐的MES软件。

MES相对应的高级计划排产系统(APS),以有限产能为出发点,理论上可以精确地统计每个机器的实际运转时间,细化到每天的生产班次,因此更贴近实际产能的排产计划。但由于工厂现场复杂多变,难以预测,因此尽管提出它的时间甚至早于MES,但它很少成为市场上一支独立的力量。日本的Asprova算是少有的独立APS软件。很多ERPMES或者自动化厂商都会通过并购APS小企业来增加APS模块,作为一种排产的辅助。两种相反的力量,使得APS的下一步发展还有待观望:小批量订单,让生产调度变得更加飘忽不定;实时数据的加强,则让APS有了更好的发挥余地。

在很多场合,MES软件中有单独的质量模块。随着质量手段的丰富,许多质量模块也有从MES软件解耦的趋势,因为这样可以更加精细地对具体的工装夹具等环节进行管理。这解释了为什么西门子公司在收购多家MES企业之后,于2012年又收购了瑞士质量管理软件公司IBS。随着当前MES的范畴扩大到制造运行管理(MOM),质量软件跟MES之间平行的现象更加明显。

深入落实质量软件的最大障碍,仍然是管理层的重视度问题。质量很难成为董事会的热门话题,质量的优先级往往排在后面。因此,质量软件也未像想象中的那样成为刚需。制药和食品等行业除外,因为这里有着严苛的质量法令。2020年年底,流程石化行业的领头羊霍尼韦尔公司,花费13亿美元现金,收购了质量管理软件企业Sparta Systems,而被收购的这家企业的销售额只有5 600万美元,市值与销售比达到了23倍。这是霍尼韦尔进军制药行业付出的成本。生物医药制造行业的质量要求非同一般,收购一家医药质量软件公司,基本就拥有了全套质量知识。这是工业软件背后的知识逻辑。

CAM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软件,尽管可以放在制造过程来讲,但它更好的位置,或许应该放在CAD软件中。因为数控机床基于利用CAD软件设计的图纸进行加工的时候,需要使用CAM软件对机床的数控系统进行编程。实际上西门子公司的NX软件,最早就是从CAM软件开始的。那个时候,数控机床刚刚诞生,大量的CAM软件迎风而起。CAM软件是工件精度的重要保障,因为是它决定了刀具在加工表面上进退翻飞的轨迹。无论是飞机机翼的加工,还是苹果手机壳制造,都离不开CAM软件对刀具切削轨迹的预先规划。只有规划得当,工件才能得到精准加工。从这一点来看,CAM软件是CAD软件和机床之间的桥梁。这也让人理解了为什么北京精雕机床当年能够进入苹果的供应商行列,因为精雕最早就是基于CAM软件发展起来的。这是中国少数在CAM软件领域能够脱颖而出的软件。

CAM软件并不是一个大类,很多时候,它被CAD软件的光芒所掩盖。20世纪90年代,CAM软件迎来了大放异彩的好时光。英国的达尔康(Delcam)、以色列的思美创(Cimatron)等都是佼佼者。2010年以后,由于制造系统集成的需要,CAM软件开始被整体性并购。DelcamAutodesk收购,Cimatron被一家3D打印机公司3D SYSTEM收购。海克斯康则一口气吞并了好几个老牌的CAM软件厂商[20]。刀具企业领头羊山特维克可乐满公司(Sandvik Coromant)也在2020年吞并了业内小有名气的Esprit。曾经独立的CAM软件阵营,纷纷归降。而在CAD软件厂商如西门子、达索系统、美国参数技术公司的地盘,其CAM软件往往与CAD软件紧密捆绑在一起。这种努力随着智能制造的推进而在加强,甚至CAM软件本身的名称也在逐渐丢失,工业软件公司更愿意将其纳入数字化制造(DM)的范畴。可以想象的是,CAM软件市场充斥着大量的独步者。不同的加工方式,无论是铣削抛磨,还是切割焊接,抑或3D打印,工艺和轨迹产生方式是完全不同的[21]CAM软件只能按照按行业进行细分。国内上市公司柏楚电子,吃透了激光设备市场,占据85%以上的市场份额,因此凭4亿元的产值,市值可以达到200多亿元。虽然市场上的CAM软件多如牛毛,但很少有能够通吃的。找准一个细分领域,慢慢积累经验,会更容易找到好的发展机会。值得一提的是,再强大的CAD软件或CAM软件,也离不开两家主要的CAM软件内核厂商,那就是德国的ModuleworksMachineWorks。前者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各种数控系统、CAM软件或者机床厂商,基本都是这家公司的客户。Moduleworks200多人围绕着路径优化、刀具轨迹在从事工程计算,其中75%的人是开发人员。

PLC

自动化软件总是要被提及的。与MES软件和下层控制系统PLC相关的软件,是一类人机交互的界面,有时也包括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软件。顾名思义,它是由数据采集、实时数据库和可视化展示而构成的。由于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控制系统实在太多,很多小众的设备的数据格式是非常独特的。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品牌SCADA软件,能够采集所有设备的数据。目前这类软件中比较知名的是施耐德电气AVEVA旗下的Wonderware,而国内的则以北京亚控、力控等公司的软件为代表。也有公司专注于提供数据采集领域的软件,如美国Keppware(被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公司PTC收购后,成为它的一块响当当的物联网招牌)、美国Redlion等。国内的华龙讯达,则凭借近二十年的对电气控制的配套和升级改造经验,也掌握了数据采集的能力,在工业物联网时代得以大展身手。

说到控制系统,用于离散制造的PLC和流程行业的DCS各有所长,但也有很多共性。控制系统背后也是软件,包含了组态编程软件、运行时软件和HMI软件等核心组件。这类自动化软件要么由PLC厂家自己开发,要么由第三方提供。西门子PLC的编程软件是Step7,后来被整合到TIA博途平台。三菱、欧姆龙等公司往往使用自家的自动化软件。德国KW-Software在没有被菲尼克斯公司收购之前,为多家PLC厂商采用。贝加莱的Automation Studio在作为自己的PLC编程软件的同时,也对外开放使用。自从贝加莱被ABB公司收购之后,ABB的机器人和贝加莱的PLC编程环境得到了进一步融合。在上述情况下,第三方的编程软件如Codesys,显得尤其珍贵,已经是数百家PLC控制器厂家的首选,成为PLC领域的安卓。尽管也有国内企业在寻求发展,但要冲击它的霸主地位,尚需时日。

EAM

企业资产管理(EAM)软件,是另一个品类,在流程工业等重资产行业中尤为重要。国外的维护、维修、运行(MRO)软件如IBM Maximo,还有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