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如何入门MES(下)—MES进阶

2022-10-28 11:13:00
Mers
原创
536
摘要:大概知道MES是什么之后,就要进阶去了解它。看标准是比较好的一种方式。因为标准是对实践的总结,集合前人和许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经验。

GB/T20720是我国制造信息化及其集成的标准,参考的是S95。其结构上分为五大部分,分别为:模型和术语(A)、对象模型和属性(B)、制造运行管理活动模型(C)、运行管理集成模型和属性(D)、业务与制造间事务(E)。

因为内容庞杂,如果一个一个模块去看,会看不懂,可能要先理出一个框架才行。


个人理解后,梳理如下:


1.术语(对应模块A)

这一部分的目的主要是建立一个共同的沟通基础,让所有人沟通都在同样的基础上进行。本部分主要是对一下工厂里面的常见概念范畴进行定义。比如:原材料,WIP,成品。工单,收货单,发货单。这样的一些日常名词。


2.层次模型和数据流模型(对应模块A)

工厂是一个层次分明的组织形式。你不要想它为啥是层次的,目前业界的一致看法它就是具有层次的特征,它是一个公理。或者可以从实务面理解,比如说,首先是一个公司,然后公司下面是工厂,工厂下面是楼栋群(可以理解成类似社区那样几栋组成一个集合),楼栋群下面是楼层,楼层下面是车间,车间里面是功能区,比如流水线、暂存区之类。既然组织形式是层次的,那运行在其中的业务也是层次的。所以,就有对应上面实例分类的五层模型。

模型分层了,业务就要在不同层之间流转。比如下一张订单,到底能不能吃下这份订单,要确认产能是否满足,原材料是否充足,以及目前仓库里面的成品有多少这些。这些任务都在不同模块,甚至不同系统,它们之间存在交互关系。


3.对象模型及其属性模型(对应模块B)

工厂里面有许多实体,他们彼此之间相互作用,才能对外输出产品,转换为价值。比如:物理设施,物料、人、设备等,怎样去描述它们,都要有一套规范。比如人,首先你要有确定他是他自己的一些字段,可能是姓名,工号,性别,这些。还需要标示出他具有哪些能力,比如可以打螺丝,可以去毛刺。那具体打哪些螺丝,可以打多大精度,则是属于对应能力的一些具体能力值。总之,本模块主要是介绍这些元模型的一些特征,还有不同模型之间的关系,比如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这样。这些模型更多的是静态的。


4.集成对象模型及其属性模型(对应模块D)

有了静态模型,还不足以建构出整个工厂的场景,因此,我们还需要建构动态模型,通常我喜欢把动态模型描述为在时间维度上,各个静态模型有机组成的快照。但是,在系统上,它本质也是“静态”的。只不过,一组这样的模型在时间维度呈现出来,我们就会认为,它是动态的了。

动态模型,通常和动词是关联在一起的。比如:物料到达这个模型,在工厂场景里要怎样表达。首先我们可以给这个模型取个名字,就叫物料“到”模型,通用一点的话,可以就是“到”这个模型。它大概,可以这样定义,比如:id、物料名、到达的地点名、作业人、作业的工具、时间。这样我们对于物料到这件事情,其实就大概清楚了。比如xx物料在什么时间,由谁,以什么方式到了哪里。这些信息,在上述模型中都有展示。


5.常见场景(对应模块CE)

因为不同场景和车间事务处理,对于模型的基础需要是不一样的,于是为了设计出比较优秀的模型,我们就要去了解业务。这就是在C和E分别阐述。那为啥要分开呢。那是因为工厂事务其实分了两大类,一种是和价值实现紧密相关的,另一种是单点发生的车间事务。比如下单,领料,做料,检验,打包,入库。这样。另外是偶尔发生,比如设备点检、物料接收就和上述流程就比较简接相关。这两种事务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于是需要分开来介绍。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